常常有病人來諮詢黃醫師做牙齒矯正,不論是舒服美SOV、隱適美Invisalign 隱形矯正或是傳統矯正(自瑣式或陶瓷透明矯正器),那黃醫師到底在評估些什麼呢?
- 門牙的角度、長短,是否能達成美觀的微笑曲線
- 看是否有暴牙、缺牙
- 看牙齒排列,是否有過多牙縫,或是過度壅擠
- 看是否有多生牙、阻生智齒、或外傷過後骨沾黏的牙齒、看齒槽骨是否有空間容許牙齒移動
在教科書上,咬合不正有三種分類,安格斯(Angle Classification) 一類、二類、三類咬合。但其實每個病人也都有所不同,所以隱適美收集了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患者資料庫,還是無法直接用所謂的大數據取代醫師的術前規劃的角色。
傳統矯正跟隱形矯正的差異,不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其實隱形矯正比較大的優勢是
以終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Dr. Stephen R. Covey
這句話出自「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意思是:
在進行任何事情之前,我們需要先確認「終點」(即目標或目的地)的位置,這樣才能夠了解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並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如果我們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就可能會浪費時間和精力,走向錯誤的方向,進而使自己離目標越來越遠。
這種「成果導向」的概念非常重要,它要求我們始終思考: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是為了達到什麼樣的成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達成目標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所以隱形矯正的作法,讓我們一開始擬定治療計畫時,因為有了矯正排牙軟體的輔助,就能從一開始就看到結束,可能遇到的問題,在沙盤推演的過程中,就大致上推敲出來了。
比方說是否需要拔牙?軟體可以事先模擬出拔牙與不拔牙分別的結果,黃醫師經過這兩種不同的分析,就很清楚可以判斷哪一種比較適合病人。有些嘴巴很凸的病人,可能不用拔牙就可以得到美觀的效果。但有些嘴凸的病人卻需要拔牙才能得到美觀的效果。

與傳統矯正,邊做邊看,一路披荊斬棘調整的方式很不相同。傳統矯正有時耗時甚至比隱形矯正還要久,原因就是因為術前沒有先想到,花了時間做了許多白工,後來才又花雙倍的時間矯正到正確位置。
當然,傳統矯正也可以利用這種更縝密的規劃方式來做。事先就把結果先規劃好,事先排除大部分問題,避免中間太多迷茫曲折的牙齒移動,浪費了彼此的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