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選你負擔的起的最貴 CPU就對了
基本上程式交易用的電腦建議配備,分述如下: CPU (中央處理器),RAM(記憶體),儲存空間(HDD 或SSD),GPU(顯示卡),網路速度
1. CPU
如果要跑回測的話,著重在CPU的運算能力,CPU強的電腦,跑回測速度會比較快,相對省時間。

以這台電腦來說,CPU 型號是 i9–10900KF,CPU的速度可以到
https://www.cpubenchmark.net/high_end_cpus.html
上面這個網站去查評分,跑分是 23752分,算是蠻不錯的CPU,跑回測速度也算快。
像是下面這台筆電,CPU是 i7–10875H,CPU在網站上的跑分是15908,算是普普通通。

所以買回測的電腦前,先查查CPU的效能如何,再決定要不要入手。
以許多醫師買的13吋 MacBook Pro 來說,也可以在網站上查到相關CPU型號,以這個來說,CPU是i7–8665U,評分是6587分,跑回測的速度就慢了一些,而且如果灌Windows 跑虛擬機就又更慢了。

跑分沒有絕對標準,以目前來說,我覺得3000分以下的CPU回測真的太慢,15000左右算比較合適的,30000分算蠻快的,60000分幾乎就是頂尖的了。
跑分跟回測速度大致呈正比關係, 也就是說 「跑分3000分的CPU」,跑一個小時的回測, 給另一顆 「跑分30000分的CPU」跑回測,只要6分鐘就可以跑完。
如果你真的每天預計弄三小時,或是假日整天要開發策略的話,這樣會花很多時間跑回測,結論是:
買一個你所能負擔的起的最貴CPU
如果只是蜻蜓點水試試看程式交易,其實不管哪一款CPU就沒有那麼大的差別了。
2. 記憶體
一般超輕度使用,8G 記憶體尚可應付:只開幾個分線策略,或日線小時線策略。
如果要一般正常使用建議 16G 記憶體
重度使用,建議 32G 記憶體:可以開幾十個分線以上圖表,而不用擔心記憶體不夠。
極重度使用: 如果要開發秒線策略,建議直升 64G 記憶體,因為台指期的秒線資料一個圖差不多就要吃到 10幾G了,再加上開一個報表, 30G 可能都要被吃掉了。
3. 儲存空間
MultiCharts 軟體加上基本台灣期貨資料庫大約 5G 內搞定,加上國外期貨可能要多個10幾G。 目前市面上的電腦容量都夠。
但如果是傳統硬碟,讀取資料速度就比較慢了。建議升級成SSD。
目前比較新的SSD 是M.2 NVMe SSD,讀取速度快很多,大概差10倍左右。
如果讀取速度慢,那等開圖表要等比較久。
4.GPU
一般來說,MultiCharts 只有開圖的時候會耗一些 GPU 效能,跟運算沒有太大關係。所以買回測電腦的時候不需要特別挑好一點的 GPU。
MultiCharts 未來的版本也沒有預計要使用GPU加速,因此GPU顯得不太重要。
5.網路
網路的品質比網路速度重要。
不要斷線就好,100M光纖或400M光纖下單也不會比10M光纖快多少。
一般下單時,從K棒資料輸入到程式運算結束,送出委託單,基本上大約1秒鐘上下,快一點的委託單可能0.5秒就送到券商,慢一點的可能5秒才送到券商。
如果有固定IP的話,下單時通常會有些微幫助, Ping 值大約會降 1ms。從無線網路改成有線網路,ping 值也是差不多降 1ms。
相比上述 Multicharts 委託的時間差,這邊的1ms 對滑價的影響都不大。
額外配備
6.多螢幕
開發時可用多螢幕,增加開發效率,一邊螢幕寫程式碼,另一邊可以看回測圖表,或上網查資料。
7.多主機
開發機跟上線的主機要分開。
同一個 Multicharts 帳號,一次只能登入一台電腦,同時另一台會強制被登出。假如那一台被登出的主機有上線的策略,就會被斷線!
有多種解決方法:
- 買兩套MultiCharts,這樣兩台電腦就都能正常使用Multicharts
- 只買一套,先在開發機登入後,切換至Multicharts離線模式,再打開上線機,這樣開發機就會被踢掉了,但沒有關係,上線機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 只買一套,先在開發機登入後,斷開網路線,再打開上線機。其餘正常使用。
- 只買一套,開發機以進階防火牆設定封鎖MultiCharts程式,就如同斷網的效果。上線機可正常使用。
- 只買一套,但開發機一直下載試用版來用……
雜項
- 如果在有網路的地方,筆電可以遠端連回家裡電腦主機,因此筆電如果CPU不夠強可以這樣解決。
- 如果有閒有錢要試試看使用強大的CPU,可到微軟 Azure 租用雲端主機。 (為何不是Google Cloud Compute 或是Amazon 雲端主機呢? 因為那兩個我搞不定阿,操作太複雜了) 市面上賣的套裝電腦CPU通常才12核心以內,但雲端主機的CPU就更厲害了,只要有錢,一兩百核心都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