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蛀掉補起來就好,為什麼要做溝隙封填?

有時候牙醫師問病人要不要溝隙封填(窩溝封填)的時候,病人好像意願不高,覺得牙齒天生就長這樣,為什麼要去動它,尤其是醫師說要自費一兩千的時候。(健保只給付小學一二年級學童做第1大臼齒的溝隙封填)

民眾也許會認為牙齒的溝槽本來就是幫助咀嚼食物用的,為何要把它填起來??

溝隙封填當然不是把牙齒補平或補成像饅頭一樣,只是有些溝槽或小洞實在太細太深了,牙刷的刷毛無法伸入,所以需要人工輔助,把凹槽填起來,這樣刷牙比較容易刷得乾淨。

如果不補起來,會怎樣嗎?

咬合面的溝隙(pit & fissure)很容易蛀牙,如下圖所示

黑線呈現出蛀牙的部份,沒騙你吧,這些凹槽就是最容易蛀牙的地方

不要小看那一點點的蛀牙,把牙齒剖半來看,這一點點的蛀牙就像冰山一角一樣,上面雖然只有一個點,但底下已經快要影響到牙髓腔(下面粉紅色的地方),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通常牙齒就開始痛囉,一般來說就是要抽神經跟做假牙。

當然病人不會認為牙齒痛就可能要根管治療啦,聽到醫生說要抽神經的時候,病人可能覺得牙醫黑心:「一顆牙齒好好的為什麼要抽神經,一個小洞,補起來就好啦!」

問題是病人所謂的一個小洞,其實就是冰山一角的那個角,愈往下挖愈大,把蛀牙移除以後,可能牙齒的齒質也移除了不少,以下圖來說,上頷第 1 大臼齒有一個蛀牙,也許病人口腔中只會發現一個超級小的洞,但是其實底下已經蛀的很大。

台灣人大部份都很耐痛,經常是等到牙齒開始痛,甚至是痛到不行才去看牙醫,這個時候蛀牙幾乎都已經蛀到神經了,也許表面只是一個小洞,甚至連個洞都沒有,牙醫師說你這個蛀牙蛀很大,病人當然不相信,還以為你在唬爛,要做假牙賺錢。

有時候甚至牙齒蛀到剩下一個空殼,當然神經早就死光光了,病人當然就不會痛,覺得這個洞補起來就好,其實這種情況,除非真的沒錢,不然不建議直接補起來。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故事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醫生。有一次魏文侯問扁鵲:「我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學醫,那麼誰的醫術最高?」

扁鵲說:「大哥醫術最高,二哥其次,我最差。」

魏文侯驚訝地問:「那為什麼只有你名動天下,他們兩個一點名氣都沒有?」

扁鵲答曰:「我大哥的醫術之高,可以防患於未然,一個人的病未起之時,他一望氣色便知,然後用藥將其調理好,所以天下人都以為他不會治病,他便一點名氣都沒有。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病初起之時,防止別人釀成大病。病人剛開始感冒咳嗽時,他就用藥將人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氣僅止於鄉裏,被人認為是治小病的醫生。」

扁鵲又答:「我呢,就因為醫術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這個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然後下虎狼之藥,起死回生。這樣,全世界便都以為我是神醫。想想看,像我大哥這樣治病,人的元氣絲毫不傷,我二哥治病,這個人元氣稍有破損就補回來了,像我這麼治病呢,命是救回來了,可元氣大傷,您說,我們家誰醫術最高明?」


所以,從蛀牙還沒發生的時候就去遏止是最佳解

《黃帝內經 》裡面有一句話: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美國牙科學會指出,臼齒溝隙封填可以減少 80% 蛀牙的機率

Handleman 醫師使用溝隙封填劑覆蓋小蛀牙,發現有用溝隙封填劑的牙齒,兩年後牙齒上的細菌數量,比沒有用溝隙封填劑少了 2000 倍。


假設一顆牙齒好好的刷牙、定期塗氟、溝隙封填、洗牙,定期檢查溝隙封填劑有沒有脫落,這樣一來,用少少的錢,就可以讓它幾乎 100% 不會蛀牙,年老的時候也會有一口好牙,還可以到處品味美食。

但如果懶得刷牙、也沒有定期檢查、洗牙、溝隙封填、塗氟,幾乎就注定會蛀牙、需要做根管治療、假牙、植牙、全口假牙等等。

一顆牙齒一兩千的預防保健費用,卻可以避免牙齒痛、許多次的回診通勤、根管治療、假牙、植牙、、、等等上看十萬的治療費用,這個預防保健的投資報酬率是很高的。

各位看官,一台用個兩三年就換掉的手機,你可能都願意全機包膜,加上買一個犀牛盾來保護它,那一顆可以用一輩子的牙齒,難道不值得做些溝隙封填、塗氟嗎?


更進階的溝隙封填請看另一篇文章:

在〈牙齒蛀掉補起來就好,為什麼要做溝隙封填?〉中有 1 則留言

  1. 自動引用通知: 溝隙封填的二三事

發表迴響